马克思主义教学部(公共基础教学部)关于“四不三符合”依法治校规范办学理念实践讨论

发表时间:2025-06-07 00:00

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已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马克思主义教学部(公共基础教学部)于6月6日中午在学生科会议办公室召开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四不三符合”依法治校规范办学理念实践讨论会,为学院的规范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方向。

“四不三符合”是规范办学的底线和方向标,也是依法治校的核心体现。这一理念的落实,关键在于制度化、流程化、常态化和文化浸润。本次会议由陈亮部长主持,孙杨洋副部长组织系部教职工,深入学习“四不三符合”的具体内涵、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并将其纳入新教师入职培训、干部培训的必修内容。通过专题学习研讨,教职工们对“四不三符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筑牢了思想根基。

案例警示教育是本次会议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定期剖析反面典型案例,尤其是学院过去的教训和行业内的违规事件,大家深刻认识到违反原则的危害性,强化了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这种以案促改的方式,让教职工们在思想上时刻保持警醒,确保在工作中不触碰红线。

文化氛围营造也是本次会议关注的重点。将“四不三符合”精神融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通过宣传栏、网站、公众号、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其成为学院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这种全方位的文化浸润,让“四不三符合”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

在制度建设方面,会议强调要健全制度体系,扎紧制度笼子。将“四不”要求明确写入《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实习实训管理办法》《收费管理办法》《招生章程》等核心制度中,作为刚性条款。同时,针对“四不”中的每一条,制定清晰、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和负面清单。

例如,根据“不得收费”明确了合作项目收费的禁止范围,建立了合作协议审查机制;根据“不作承诺购置”规定了设备采购必须遵循独立论证、公开招标/采购程序;根据“不以实习当廉价劳力”制定了《实习实训质量标准》《实习单位评估准入标准》《学生实习权益保障办法》《实习过程监督与反馈机制》,明确了实习岗位的专业对口性、工作时长、安全保障、合理补贴等要求,并建立了校—企—生三方协议制度。此外,“三符合”的评估机制也得到了完善,成立了由政策研究专家、行业专家、法律顾问、教学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对照国家政策、上级规范、行业趋势进行充分论证,出具评估报告作为决策依据。

强化过程监督与风险防控是确保“四不三符合”落实到位的关键。会议提出在校企合作谈判、协议签订、费用往来、实习安排、设备采购等高风险环节,设立多部门联审联签、信息公开(适度)、纪检审计嵌入监督等机制。同时,定期开展针对校企合作项目、实习实训、收费情况的专项检查和内部审计,重点关注“四不”执行情况。审计结果向院务会或教代会报告。此外,畅通监督反馈渠道,设立规范的信访、举报平台(线上+线下),确保学生、家长、教职工能便捷反映问题,并建立快速响应和核查处理机制,保护举报人权益。同时,建立办学风险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干预,并制定应对突发违规事件的应急预案。

落实主体责任,严肃追责问责是本次会议的又一重要环节。会议明确在校企合作、实习管理、收费、采购等工作中各部门、各岗位的具体责任,并签订责任书。同时,强化考核挂钩,将“四不三符合”落实情况作为部门年度考核、干部履职评价、教师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或重大扣分。对违反“四不三符合”原则的行为,无论涉及谁,都要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形成震慑。

通过本次“四不三符合”依法治校规范办学理念实践讨论会,马克思主义教学部(公共基础教学部)进一步明确了依法治校、规范办学的方向和路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四不三符合”为指引,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强化过程监督,落实主体责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的保障。

责任编辑:付美妮

LINKS

贵传链接

联系电话:0851-84760755地址:清镇市乡愁大道50号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5053061号-1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235号

贵州传媒职业学院版权所有©

  • 贵传事事通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