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寨童声里的未来之光——贵传学子用代码与爱点亮童心

发表时间:2025-07-14 16:00

古寨童声里的未来之光——贵传学子用代码与爱点亮童心

7月11日,贵州传媒职业学院“码上未来,童心筑梦”三下乡暑期实践团队在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把士村,聚焦当地留守儿童成长,开展主题为“古寨童声里的未来之光”的实践活动。团队以“科技启蒙结合情感关怀”为宗旨,通过编程教学、安全科普、文化互动、艺术陪伴等多元形式,为山村的孩子们打开视野、播种梦想,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

活动前期,团队深入调研,了解到把士村青山绿水背后,面临着年轻人外流、留守儿童缺少陪伴与引导的现状。针对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团队精心设计了寓教于乐的系列课程。在把士村小学的编程课上,队员们准备的“小火车闯关”教案,意外被男孩“东哥”的台球梦点燃。孩子们热情高涨,围绕在笔记本电脑前,积极探讨如何用代码模拟真实的台球碰撞轨迹。

在安全科普环节,实践队队员在播放原创防溺水动画《青蛙王子的泳池奇遇》时,平时调皮的“华哥”主动举手抢答正确安全知识,孩子们为赢得卡通贴纸认真抄写安全口诀的模样,让队员们深受感动。

在石膏娃娃彩绘课上,一个常躲在角落玩手机的女孩,用湖蓝色颜料为小熊画上了翅膀,并小声呢喃:“这是会飞的小熊,能带我去看爸爸妈妈。” 这一幕让队员们深刻意识到,孩子们对手机的依赖,往往源于现实世界中情感陪伴和多彩体验的缺失。

离别时分,孩子们用拼音写下的感谢信和稚嫩的画像,承载着最纯粹的真诚。当活动结束队员返程时,他们看到“东哥”和“华哥”奔跑的身影,他们举着树枝做的“台球杆”,呼喊着“明年还来教我们编游戏!” 这双向奔赴的瞬间,成为实践最珍贵的注脚。

团队在关注孩子们的成长的同时,也重视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探访深巷米酒作坊时,传承人的回答令队员们印象深刻。面对是否让孩子继承手艺的询问,滤酒的阿姨指着墙上的奖状说:“他在县城学美术呢,画里有咱们的吊脚楼。” 蜡染作坊的女儿学习电商直播,木雕匠人的儿子成为游戏原画师。那些珍贵的乡土文化,正通过新的载体和年轻人的选择,焕发出新的生机。

此次活动,不仅为古寨的孩子们带去了知识、欢乐和陪伴,也深深教育了实践队员。队长刘畅和队员们在总结中写道:“我们以为自己是来播种未来的人,却发现自己才是被耕种的土地。”团队深刻体会到,当青春智慧融入乡土,当孩童梦想被点亮,每一次温暖的互动都是助力乡村儿童健康成长、推动乡村文化传承创新的青春力量,也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践行着“梦虽遥,追则能达”的信念。

文字:高都 杨晓

图片:刘畅 王林艳 刘小雪 车雨花 王仁众

指导老师:杨晓

责任编辑:高都 杨晓

LINKS

贵传链接

联系电话:0851-84760755地址:清镇市乡愁大道50号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5053061号-1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235号

贵州传媒职业学院版权所有©

  • 贵传事事通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