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3日,随着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处感谢信的正式送达,“首届Z世代(中国—东盟及日韩青年)多彩电竞大赛暨贵州高校电竞联赛”圆满落下帷幕。作为赛事承办院校之一,贵州传媒职业学院以专业实力和服务精神为赛事注入传媒力量,以实践育人为抓手,探索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成为赛事成功举办背后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
赛事:产教融合的国际化实践场
以“数智黔行·电竞筑梦”为主题,这场跨国青年电竞盛会吸引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韩国湖南大学、泰国庄甲盛皇家大学等50余所中外高校参与,数万名选手围绕《英雄联盟》《无畏契约》等热门电竞项目展开激烈角逐。赛事不仅是一场竞技较量,更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日韩青年的文化桥梁。依托“电竞+文旅”创新模式,贵州“问道之旅”“红色之旅”等五条精品文旅路线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焕发新生,成功实现“赛事流量”向“文旅流量”的价值转化。中国日报、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全程关注,相关报道累计浏览量突破亿次,为贵州电竞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国际化传播按下“加速键”。
产教融合视角:赛事的成功举办,本质上是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贵州传媒职院将赛事服务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起“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产教协同机制,为传媒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专业服务:传媒力量赋能赛事
作为贵州传媒职业教育的标杆,贵州传媒职业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组建由120名师生构成的“学赛一体”服务团队,深度参与赛事全流程运营。团队成员化身“全能型传媒人”,全程投身赛事拍摄采访、短视频创作、自媒体运营及直播技术支持等工作,累计产出120余条赛事短视频,全网播放量近300万次,为赛事注入强劲传播动能。
播音与主持专业周健同学分享道:“这次经历让我重新认识电竞—它不仅是竞技,更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的杨宗栋则期待未来能以参赛者身份登上舞台,用传媒视角讲述更多电竞故事。
产教融合亮点:学院通过搭建“实战化教学场景”打破传统课堂壁垒,将电竞赛事服务转化为沉浸式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掌握新媒体传播、跨文化沟通等核心技能,实现“做中学、学中创”的育人目标。
成长:从课堂到赛场的能力蜕变
赛事成为最生动的“实践课堂”。贵州传媒职业学院师生在服务中锤炼技能,更在跨界合作中拓宽视野。教师闵丹感慨:“看着同学们从初面对镜头时的紧张生涩,到如今能从容捕捉赛事精彩细节,这种专业能力的蜕变比任何奖状都更为珍贵。”
赛事服务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更点燃了他们对电竞行业的热情。周健回忆:“第一次采访外国选手时手心冒汗,但通过老师的指导和企业导师的实战训练,我们学会了用真诚沟通化解紧张。”
产教融合价值:这种“双师双岗”(教师指导+企业导师)的协同育人模式,有效破解了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痛点,让学生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具备产业视野,成长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产教融合:打造职业教育新范式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在感谢信中特别指出,贵州传媒职业学院师生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为赛事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实保障。这场赛事服务的背后,是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依托县级融媒体产教实训基地、AIGC动漫制作实验室等先进教学实训平台,学院将电竞赛事服务纳入专业实践体系,构建起“内容生产—人才孵化—品牌增值”的闭环。
学院党委书记蒋刘恩在赛后总结中表示:“我们将以此次赛事为契机,深化‘扎根传媒沃土、对接产业需求、培育实战人才’的办学思路,推动电竞教育与文旅体产业深度融合,让职业教育更紧密地服务区域发展需求。”据悉,学院正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共建高潜人才基地,探索“1+X”证书制度,为学生提供从学历教育到职业技能认定的全方位支持。
战略高度:学院立足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战略定位,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赛事平台链接东盟及日韩教育资源,构建“技能+文化+产业”的产教融合生态圈,为贵州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建设持续注入新动能。
展望:让电竞成为开放新名片
从电竞健儿的竞技舞台到职业教育的实践阵地,这场国际赛事彰显出多重价值。贵州传媒职业学院表示,将继续发挥传媒专业优势,以赛事为纽带,推动电竞文化、文旅资源与教育创新的深度融合。通过助力“跟着电竞游贵阳”品牌IP打造,学院持续为贵州对外开放和数字经济发展贡献传媒智慧,让电竞成为连接Z世代青年、展现贵州开放活力的“新名片”。
正如李德建院长所言:“电竞不仅是年轻人的竞技场,更是教育创新的试验田。”在这场跨越山海的青春对话中,贵州传媒职业学院用专业与热情书写了产教融合的新篇章,也为贵州传媒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